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点击: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总编莱昂内尔·巴伯的评价,可能更具有代表性。他说:“我对李克强的印象是坚毅、博学,而且能够临场即兴发挥。他对美国利率、非常规货币政策以及中日关系(目前两国关系较之前略好,但仍然脆弱)等问题侃侃而谈。”
不过,在此次访谈中,李克强的中心思想是,改革已走上正轨,7%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虽不易,但还是能实现的。可以将之称为经济治理的‘鲶鱼学派’。”这位曾于2009年专访过李克强前任——温家宝的西方知名媒体总编,不无感慨地说。
人们关注到,4月15日这一天对中国来说,意义不一般。一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,GDP增幅7%,为6年最低;二是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落实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,以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;决定核准建设“华龙一号”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,在调整能源结构中促进稳增长,对实施简政放权、财税金融、农业农村、对外开放、民生保障等方面38项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,同时尖锐地批评“处长把关”拖事误事、庸政懒政和工作不落实等坏作风,要求立即解决;三是北京遭遇沙尘暴,是13年来最强的一次。
也就是在4月15日这一天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发布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该报总编莱昂内尔·巴伯的消息,显然另有深意,虽然会见已经过去半个月,但其内容更可读。文章的开头,与当天发生在中国的多件事情呼应:“曾经动力十足的中国经济正以25年来最慢的速度增长,而且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放缓;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展开大规模的反腐整肃;与此同时,中国领导人正在努力清理几十年来极为严重的工业污染。”这视为该报进行了客观、公正、负责任的报道,中国党和政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政治、经济、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的形势,依然有能力、有办法、有智慧迎战挑战,推动发展。
正在和平发展、奋力崛起的中国,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英明、科学坚强的统一领导,有中国政府壮士断腕、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和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,有13.6亿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蛮拼,攻坚克难、战胜不利,一定会赢得美好预期的实现。而一季度GDP增幅7%,则是今年合理预期结果的显示,全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趋势增强,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。
比如: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,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,同比名义增长9.4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.1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,同比名义增长8.3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.0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元,同比名义增长10.0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.9%。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216元,同比名义增长11.1%。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0元,同比增长11.9%。
世人都知道,今年以来,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,中国党和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变,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做法不变,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,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着力深化改革开放,着力激发市场活力,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的执政宗旨不变,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结构调整稳步推进,新生动力加快孕育,中国在困境中求发展的局面来之不易。
如果没有执政党强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,没有政府团结带领亿万国人披荆斩棘,没有中央和地方的齐心协力、扎实努力,中国经济形势发展和民生改善,早就被诸多的困难压垮了,绝对不会有一季度的发展效果。当然,这也与中国注重实行“亲、诚、惠、容”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外交战略,有着不可忽视的正相关关系和内在联系性。
李克强表示,很高兴和莱昂内尔·巴伯先生再次见面。我们去年见面的时候,世界经济复苏发生了新变化,现在还不断有新变化发生。这次与你见面也表明,中国愿意同已经深度融合的世界经济发生密切联系,也愿意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我们自己的作用。这就是中国总理的泰然处之,中国能力和水平的彰显。
与不少对中国高级领导人的采访不同,李克强在这次采访中没用底稿,问题也未事先提交给李克强或他手下的工作人员。尽管这次会谈内容原定不记录在案,但李克强后来同意发表谈话的全部内容,前提是不对他的话作任何修改,这一点让该报感到非同寻常,“尤其在中国的大环境下”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如此披露。
这也无疑见证了李克强的泰然处之,见证了什么是中国能力和水平。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。只有互利才能共赢,才能符合多方利益,符合中国根本利益,这就是中国的能力和水平。